返回学校主站

知识普及

新学期,新计划: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,更好地制定时间计划表

2021-11-14

(转载北京大学)

随着开学的临近,相信不少同学都会开始着手为自己制定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了。不过最让人头疼的是,自己亲手立下的种种FLAG,好像特别容易被推倒。如果你认真回想一下,也许会发现,曾经自己费了很大努力制定的时间安排表,似乎只要出现一点意外被打乱,就让人完全不想再继续下去,索性破罐子破摔。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十分常见,属于人们正常且本能的反应,我们似乎会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:反正计划已经失败了,没有必要再继续付出额外的努力去维持它。

面对这种心理暗示,我们当然可以从更理性的角度去进行反驳,但是相信大家都会明白,用意识去对抗无意识,用理智去对抗本能,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。那么,如何让我们的FLAG不倒,让我们的任务计划可以得到更好的执行呢?

我们总是希望在出现问题之后可以消灭问题,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。因此,与其等到自己的时间安排被打乱之后再想解决方法,不如直接从源头处避免出现计划被打乱的情况。制定计划这件事情,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。很多人喜欢用时间序列来作为维度,划分一天当中的具体任务,比如早上9点起床;10—11点背英语等等。但这种计划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,时间座标是非常苛刻且难以修改和变通的,一旦因为种种意外错过,后续的计划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乱,而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会陷入计划失败的挫折和沮丧心理,导致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。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,放弃以时间为坐标进行计划,换成以具体任务为坐标。

比如说,某同学小A一天的安排可以是:背20个英语单词;阅读50页书;写20ppt这样一系列非常清晰、具体的任务,而每一项任务并不额外限定一个僵死的启动开始时间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意外,我随时都可以重新启动我的小任务。即便背到第十个单词时不得不去接一个电话,我只要挂掉电话之后再继续背单词就好了。由于不存在错过的时间不可挽回这样的条件,我们的心理上就不会产生任何挫败和绝望,反而随时随地都可以重新产生完成任务的期待,促进我们更好地将计划进行下去。

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为自己设定某一天,或是某个时间段之内的具体任务呢?虽然每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设定会各不相同,也需符合自己一贯的能力和环境要求等现实情况,但是在设定具体的任务目标上,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都能遵从以下三项基本原则:

 

首先,任务必须要具体、明确,不能含糊不清。笼统地说“我想要明天好好学习”是不能成为我们任务计划表的一部分的。我们必须限定好到底要学习哪一科,学习哪些内容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让我们可以对自己即将进行的工作拥有更为清晰的方向和目标。

 

其次,任务必须可以量化,能够被自己或他人清晰地观察到。比如说,我们不能只描述自己的任务是“写论文”,还必须限定清楚,到底要写多少字的论文。一旦我们为自己设定出了可以量化的任务,在执行的过程中,就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进展,也更容易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。试想一下,如果你只是以写论文作为自己的目标,那么你可能会在写了2000字的论文后,仍然觉得距离完成整篇论文十分遥远,渐渐丧失想要继续下去的干劲儿。但如果你以写完3000字的论文作为自己某一天的任务目标,同样是写完2000字,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,自然也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。

 

最后,我们为自己设定的任务目标必须是务实的、在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实现的。“在10个小时之内完成5000字的论文”、“一天背下来200个单词”这样的目标可以说既具体又可以量化,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制定,很可能我们拼尽全力也无法完成,导致我们对自己彻底灰心丧气,放弃继续执行计划的可能。因此,在设定一项具体任务的时候,不妨问问自己:“我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吗?我曾经做到过吗?在大多数时候,我肯定能够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?”要知道,设定计划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恋的幻想,而是为了推动我们可以真正地实行下去,所以,与其设置一个需要费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,不如将目标的下限放宽,让自己不断通过轻松地达到任务目标来强化内心的成就感,激励自己继续设定新的任务。

 

怎么样,在了解到上述原理之后,是不是对你接下来要制定的学习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规划?好的计划,就是成功的一半,希望在新的学期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,实现自己心中的计划和目标,成就最真实的自己!

 

 
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