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校园廉洁文化活动“讲廉洁故事,续优良传统”故事会演讲比赛优秀作品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4-01-18 浏览次数:781
修炼年轻干部的“心学”
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夏
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,要有担当和斗争精神,要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、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。总书记提出以上要求,为广大年轻干部立身做事、健康成长指明方向。当前,年轻干部正值事业黄金期,也是人生负重爬坡期,工作压力大、家庭负担重、名利诱惑多,久而久之使命意识、责任意识淡化,容易滑入懒政怠政甚至贪腐的深渊。那么,年轻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?如何敢于担当、勇于斗争?如何不负韶华干事创业?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指出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。
王阳明年少就立下“读书做圣贤”的高远志向。阳明先生12岁时问他的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,老师听完后回答说:“唯读书登第耳。”即读书当然是为了做大官。阳明先生听完之后不以为然,反驳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大官,而是为了做圣贤。从王阳明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志向可看出,立大志方能实现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,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。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年轻干部应树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坚定,就会脚下有根、肩上有责、心中有光,就会始终相信光、向着光、追寻光,永葆清澈纯粹,达到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”的人生境界。
然而在当今年轻干部队伍里,“微腐败”“躺平”“调而不研”“拈轻怕重”“早节不保”的新型腐败现象频频出现。年轻干部难免会有焦虑、懈怠和彷徨,陷入困境时,该怎么办?让我们再来看看,初入仕途时阳明先生的遭遇。公元1499年,因皇帝年幼,刘瑾在朝廷中就把持朝政,施乱淫威为百官所忌。于是以戴铣,薄彦徽为首的21名言官就上书请求皇帝罢免刘瑾,但是罢免不成,这21名言官还被下了诏狱。阳明先生为了营救这21名言官同样写了一封上书,这封上书被刘瑾发现后,当众将阳明先生廷杖40大板后投入大狱,最终刘瑾假传圣旨将其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。1508年,先生抵达龙场,发现到达之地的景象破败不堪,他只能居身于洞中,环境艰苦的他常常思考自己也出身于书香门第,诗礼人家,考取了进士,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的,但为何他还是会沦落至此?阳明先生就感叹:吾惟俟命而已,或许只有听天由命了。在某日中夜,他冥冥中感觉有神人跟他对话,他从中得到一个灵感: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。”从此奠定了“心学”的基础,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的故事了。35岁的阳明先生,看到忠良之臣被刘瑾迫害而直言进谏,最终挨40板子被投入狱,差点丢了性命。他这样做值得吗?孟子曰,天下有道、以道殉身,天下无道、以身殉道。阳明先生谨记圣贤教诲,报以身殉道之心,在生与死的考验中践行“知是行之始、行是知之成”的哲理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新时代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。年轻干部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斗争新形态、新特点、新手法。要敢于坚持斗争精神,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,不仅要与自己斗争,克服陋习、纠正错误,更要与环境斗争、与腐败斗争,与不良作风斗争,多经历“风吹浪打”,多捧“烫手山芋”,多当几回“热锅上的蚂蚁”,锤炼不畏艰难、不惧风险、居安思危的品格。
年轻干部,要坚定理想信念,有担当和斗争精神,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,奉行阳明先生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的思想,把学识、智慧与行动实践结合起来,从小事小节上守住内心,正心明道、怀德自重,勤掸思想尘、多思贪欲害、常破心中贼,守住拒腐防变底线,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,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。
一审:张艳梅
二审:张玉美
三审:肖治强